利用山林溝溪養林蛙,是保護和開發山區野生特產資源,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。實踐證明,其養殖易、設施簡、好管理、收入多,一般戶年獲利也可高達萬元以上。若大規模集約化養殖效益更大。其養殖技術要點是:
A、合理選址。宜選于山林小溝溪或山腳下,根據養殖規模建池。如產卵池、孵化池、蝌蚪池、幼蛙池、成蛙池等。要求環境安靜、無畜禽危害、排灌自如、防逃設施刀。池底鋪些砂石,1米深水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利用庭院精養林蛙,不僅管理方便,節省人力、物力,而且可獲得較高的收益?,F將庭院式網棚精養林蛙技術介紹如下。
一、修建網棚。根據庭院的大小,確定網棚的面積,一般以寬6米、長20米、棚中間高1.8米、兩邊高1.3米為宜。棚架用細木棍、柱、竹片、8號鐵線搭成。棚上用75-80%的遮陽網覆蓋,四周圍用尼龍窗紗圍護,窗紗上邊與遮陽網連結,下邊埋入土中。離網棚外50厘米遠用石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1、選擇場地
養殖場一般要求:水源充足,排灌方便;水質要求無污染,達到漁業水質標準;冬暖夏涼,遠離嘈雜;交通便利、供電充足,以方便養殖生產。其中水源條件的好壞是養蛙成敗的關鍵。
2、建造蛙池
以每100m2為一個大池,再把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。池邊用40目的篩絹網圍好,篩絹要高出池底1m,篩絹底部應有20—30cm埋進土里;池埂高40cm,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鱷龜又名小鱷龜,原產于美國。鱷龜可能有兩個亞種:一種體黃褐色,體重可達10公斤;一種體黑色,體重可達20公斤。鱷龜以肉多體壯而著稱于世,出肉率高達85%以上。鱷龜的飼養環境條件簡單,對溫度適應能力強,冬季不畏寒冷,可自然冬眠,夏季不怕炎熱,抗病力強,生長速度快。鱷龜肉質細膩,味道鮮美,龜肉屬高蛋白、高氨基酸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、低熱量的天然保健食品。食龜肉可通任脈助陽道、補陰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(3)出毛前管理 接種后至出毛,約需30天左右,這一段時間是龜背基枝藻的游動孢子著生在龜背甲上后的休眠過程,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應盡量少攪動容器內水體及龜種,切莫用手觸碰龜甲,出毛前容器內不能大規模換水,平時只須緩緩加入少許清水,及時用吸管清除容器內的污雜物,防止水質變壞。在出毛前,還應盡量少喂或不喂食。 (4)出毛后的管理 在飼養綠毛龜的日常管理中,所用的水質要求潔凈,無污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1 嚴格清塘消毒 利用冬季干塘捕魚之機,抓好池塘清整消毒,清除淤泥、加固池埂、改造魚池,并充分曝曬和干凍,加速有機物礦化、分解。同時使用藥物消毒,殺滅致病菌和寄生蟲卵。魚種放養前10-15天,每667M2水深1m或10cm,分別用生石灰150kg或75kg帶水消毒。
2 進行魚體消毒 在魚種放養時實行嚴格消毒,使魚種不帶有病菌或寄生蟲入塘???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魚經過越冬期后,體重減輕,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差,易造成疾病發生和流行。早春季節魚最主要的病害是水霉病和赤皮病,應及時做好防治工作。
水霉病 水霉病俗稱白毛病、膚霉病,是由水霉菌引起的。此病一般發生在20℃以下的低水溫環境,在早春最容易流行。水霉菌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,各種養殖魚從魚卵到成魚均容易被感染。密養越冬池中的魚、春季清瘦水體中的魚或處于饑餓狀態下的魚最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清塘消毒:常用的清塘消毒藥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等。清塘消毒工作一般選擇在魚苗下塘前7-10天的晴天中午進行。
檢測藥物殘留毒性 魚苗下塘前要檢查藥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。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: (1)將幾十條魚苗放入池塘試養,若魚苗能正常生活半天到一天,說明藥物毒性已消失; (2)用生石灰清塘的池水,若PH值降到9以下,則說明生石灰毒性已消失;
(3)觀察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魚種經過池塘秋季培肥后,體質一般較為健壯,容易適應網箱環境。同時,大水面沉箱越冬,不僅魚種體重消耗比池塘越冬的魚種少,而且越冬結束春季起箱后魚類開始吃食也較早,生長期較春季進箱魚類延長了約1個月的時間,魚類生長速度快,產量明顯提高。沉箱越冬的魚種與春季進箱的魚種相比,生長速度約快30%左右,出箱規格大35%左右。因此,魚種秋季進箱越冬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投放模式。其操作技術要求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1、稻田準備。養殖稻田要求環境安靜,交通便利,能灌能排,保水保肥能力強,水源充足,水質良好,無污染,面積2-10畝。在離田埂2-3米的內側四周開挖環溝和田間溝,溝寬1.5-2米、深0.5-0.8米,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5-10%。田埂四周用水泥板、石棉瓦等材料埋設高50-60厘米、埋入土內10-20厘米的防逃墻。放養前清除溝中淤泥,栽種或移植伊樂藻、苦草、水花生等水生植物。
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投足餌料 夏季應堅持每天早晚投喂飼料,日投喂量為蟹體重的10%左右,以第二天略有剩余為度。其中下午5時投喂量為全天投喂量的70%,吃不完的殘料要及時撈出,以免敗壞水質。飼料要新鮮、適口、不腐爛變質。動、植物性飼料要合理搭配。動物性飼料有小雜魚、蝦、螺螄、蜆、動物內臟、水生昆蟲、蠶蛹等;植物性飼料有麥類、豆餅、瓜果、蔬菜、水草等。其中植物性飼料占60%左右。飼料要做成團狀或塊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將鱔魚加工成凍鱔片,不僅可保持鱔魚原有的營養和風味,而且有利于運輸和貯藏。
將鱔魚加工成凍鱔片的技術比較簡單,加工的主要過程是:
1、選料。挑選條重在25克以上體色為灰黃色的活鱔魚,剔除灰褐色的鱔魚。
2、清污。將挑好的鱔魚,集中于木桶或水泥池內,讓其自由游動,并勤換清水,以清除表面污物和腮內泥沙,時間1天以上。
3、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『原料』大黃鱔750克,醬油、黃酒、白糖、精鹽、白胡椒粉、水淀粉各適量,大蒜7瓣,豬油500克(實耗150克),清湯少許。
『制作方法』把活鱔摜懵,將頭腹部釘牢在木板上,用小刀從頭后背面插入,沿著脊柱自頭向后劃開,去頭、脊骨和內臟,用清潔的紗布擦干凈(不能用水洗),再切成蝴蝶狀鱔片。上述調味品一同放在碗里。豬油下鍋,大火燒至七八成熱時,將鱔片倒入炒一分鐘后倒出,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中國林蛙爛皮病是由壞死桿菌 (棱性菌)引起的一種林蛙常見病,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,特別是圈養林蛙,該病的死亡率更高。
(一)發病原因 1.林蛙圈沒有做到經常消毒。因林蛙圈內潮濕蔭涼,加之飼喂林蛙的黃粉蟲等餌料有少量剩余,剩余的黃粉蟲體有的在圈內死亡腐爛使各種細菌滋生繁殖,特別是壞死桿菌繁殖加快,引起林蛙患爛皮病。2.圈養的林蛙密度過大。
(二)主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
其病原體是水霉菌,主要寄生在蝌蚪體表皮膚損傷的部位。病菌從皮膚傷口侵入。菌絲體向內深入肌肉,向外長成分枝繁茂的的菌絲,肉眼可以見到菌落為棉絮狀,逐漸從傷口向四周擴大,致使蝌蚪游動遲緩,覓食困難,導致死亡。
防治方法:用10%紫藥水涂抹,效果良好。..
[詳細內容]更新時間:2022/4/2 11:42:21